![]() 修改心得 |
19 地澤臨-發政施仁 進臨、接近、居高臨下之象 吉 更生發揚之象 至誠臨民教民 臨卦,地下有洞穴,有泉湧。臨近,親臨。喜臨、喜悅,親自參與,以上撫下,以尊蒞卑。聚衆美德於一生。“至誠至臨的人生,剛正和順化育不息。”坤爲體失脫破耗。兌爲體有坐享其成之福。利小女,爲母親之掌上明珠,享厚愛眷愛。測婚老母配少女,必婚變。肚屙,腹部動手術,身上有疤痕。 ◎ (地澤臨)親臨、領導、統治、面對問題 (外 卦)坤為地 (地 卦)兌為澤 (臨 卦)親臨治國、恩威並濟 1.「臨」:居高臨下 (上下通和) 2.諸事如意、可與人合作 3.吉方:西南方、西方 上卦坤為地,下卦兌為澤。在湖中突起的地謂之「臨」,象徵監視,由上視下,澤卑地高,以尊臨之態稱之為「地澤臨」。 以地、澤兩者間的關係來看,就像領導者親臨統領民眾,深入基層,貼近民意。把自己的理念像水浸於地一般,教化百姓,以施政來影響群眾。結合嚴厲法紀,恩威並濟,領導統治。 臨卦是領導的原則,屬於國家大事,有志之士應當積極參與,貢獻己力、有所作為,號召群眾,擁護君王。君王親臨治國,百姓擁護愛戴,則國泰民安。
臨命卦之人 運用智慧,獲得支持 現在還勢上揚, 對事務的轉變應臨機應變。一個專業體想得到大眾的支持,要有正見及仁慈之心。領導者要擅於啟發別人,運用智慧,不可用誘騙的方式獲得支持。不管任何事情,務必如水浸潤於地般有生氣,有了生氣才有相臨之象。
占感情 戀情甜蜜,細水長流 這是一段良好的戀情,年輕情侶正在熱戀,沉醉在愛情喜悅中,難以自拔。為了讓戀情長久,不可情急,柔順和悅才有良緣。 有時感情會忽冷忽熱,令人不知所措, 要多耐心溝通。 男占如果想要得到心靈相通的伴侶,要多觀察。對方個性還不是很穩定,需多聽 長輩的意見。 女占男的事業心、領導力很強,前途無量。妳可以從旁鼓勵,默默支持。不要太 約束他,將來會很幸福。
占事業 以德服人,漸入佳境 現在是最佳時期,管理者要以德服人,腳踏實地。與員工關係融洽,企業自然 興旺。管理者要懂得任用有才華的助手,才能讓企業穩定成長。經營者要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避免風險,但也不能太保守。 公職照原來的方式,參加選舉會不錯。
占求財 財運不錯,但勿輕忽風險 不錯,要與人同求, 先難後易。不要過於自信樂觀,而輕忽周遭的危險。待人誠懇、心胸寬大,會有財運。
戚教授的尖叫哲學 地澤臨:人生是一場表演,不要忘記用尖叫拋空彼此,證明我們一起精彩活過 「地」卦是芸芸大眾,是臣服,「澤」卦是說法,是割捨。聽眾臣服於我的說法,我把智慧割捨,得到聽眾的臣服,就是「臨」卦,有在群眾中演講,拋空自己來到群眾之中的意思。「臨」有到臨,親身接觸,投身其中的意思。「臨」卦很像一個放大的「雷」卦,因為兩個陽爻在四個陰爻之下,所以「臨」卦會有「雷」的色彩,產生震動,驚世駭俗,基於這點,我把「臨」卦解成「拋空自己的尖叫」,比喻為很深刻地進入生命的當下,不留空白。小孩子常常尖叫,年紀大了就漸少了。小孩子的身心不會離他的四周太遠,大人則常常神遊太虛,心不在焉。「臨」的功夫,小孩贏大人。人生需要適時尖叫,來證明自己精彩活過。我們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應盡情表演,用表演或尖叫來拋空自己,用割捨來得到臣服,這是人生最無悔的到達 戚教授在她八十歲的時候,寫了一本書,叫「記憶之河」,敘述她從東北松花江邊的童年到台灣淡水河畔的晚年,從亂世的動盪不安,到治世的歌舞年華,包含人生舞台上的放情表演,還有台下的喝采尖叫。她的生命中始終有一條河,在她身邊滾滾奔流,在她心裡涓涓低吟,這本書就是把她的一生重新從這些河中淘起,像從浴缸抓起一個嬉水太久的小孩那樣。對這即將離別的一生,她用靈魂寫下她的故事,好證明她曾精彩地活過,每一個句子都依依不捨的謝幕,也是對自己淋漓盡致的裸露。「把一生的故事還給人間,下輩子好樣的絕不抄襲,如此或許可以替自己預約一個嶄新的來世哩!」這是她在結稿前的一片心念 六十年前大家都叫她小戚,就讀於台大歷史系,這是她長期逃難生活後一個最甜美的改變,爾後一切似乎和她的過去無關,除了心中的那條日夜嗚咽的河,偶爾還會捎來童年的回憶。彷如隔世的甜美是小戚走在椰林大道上感覺,看著夕陽把大王椰子樹的影子拖得長長的,用每秒幾厘米的速度往東邊移動,小戚會故意把腳步放慢,慢到青春會抗議的速度,然後像在水中彆氣太久那樣盧吸一口氣。重新怖復正常的腳步,小戚和樹影間的遊戲還不止於此,小戚回宿舍的方向正是向東,當她走回宿舍時,這樹影會默默數著小戚的步子,用一種不被覺察的耐心等待又追趕,當小戚的影子撞上它的影子,它會發出一聲聽不到的嘆息,讚美這瞬間的重迎又分開,彷彿情人最倉促的吻別,甜蜜中帶著愁悵,愁悵中帶著期待。樹影相信自己在這步道上的表演渾然天成,值得最熱烈的掌聲,可惜沒人看到,更沒人會理解,這是它在陽光下佇立一整天的唯一回報。為何小戚會愛上與樹影間的遊戲,她自己也不太懂。「是因為它不曾埋怨,也不會讚美,沉默認命,又彷彿聽得懂她所有的心事嗎?」在小戚的甜美感情中,她是因為愛上這樹影而愛上了這兩排的椰樹,因為愛上這椰樹而愛上了這晚風與夕陽,因為愛上這夕陽而愛上這城市,她感情中與眾不同的因果關係,隱藏著女人心中最大的祕密ー對最沉默無助的對象總是毫不吝嗇給予最原始的愛憐,其他都是附帶的 小戚以為,沉默是對人世喧鬧的一種抗議,沉默是一種高貴的活著,可是在她大二那一年,在劉教授的課堂上她被洗腦了。她記得劉教授說:「……今天我講的不是先秦的歷史,也不是列祖列宗的時代思想,也不是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在尋根認祖,不是在往事的廢墟中考古挖寶,不是因為思古幽情在發騷,不是因為活得太俗鄙故意借古謹今,不是這個不是那個,而是……嘿嘿……是佛曰:『不可說。』……」說到這裡,劉教授用右手食指指向天,左手食指指向地,學起釋迦牟尼佛唯我獨尊的姿式,眼神閃爍宛如一個頑童,微笑莫測高深可比蒙娜麗莎。他欣賞著同學們目瞪口呆的表情,繼續說:「不可說,因為說也沒用,歷史隱藏真相甚於說明,愈說愈糊塗,不可說但可以尖叫,沒錯,是尖叫,像一場座無虛席的演唱會,幾萬個人一起尖叫,證明了台上台下彼此的存在,我今天想講的就是這種用尖叫來認識彼此,證明彼此的歷史曲。歷史是一場表演,充滿尖叫的表演,你們不要被誘惑,企圖用一種冷靜的說法來界定歷史,也不要心虛沉默,像看默劇一樣接受用晦而明的歷史觀,讀歷史不要只讀一堆死氣沉沉的因果推理,要讀出各種激情與耍賴,要讀得不明不白,但是況味十足,讀得啞口無言,但是尖叫連連。……所以去他媽的歷史觀,觀什麼觀,要觀就請尖叫,不用力尖叫,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迴響?觀念不是歷史,想法不是歷史,只有尖叫的發生和存在,實踐和到達,現場和接觸,才是歷史的主角,才能刻出永恆,其他的都滾到一邊去,滾到神話與天方夜譚的垃圾筒裡去。……」 記得當劉教授講出三字經時,她嚇得花容失色,腦中一片空白,雖然愈聽愈糊塗,卻津津有味。主要是劉教授的說話有一種感染力,很像搖滾音樂,既不優雅,又不協調,但是讓人血脈賁張,心神震盪。小戚來修課快一學期了,本來只想試聽一下,沒想到一聽之下就迷上了他上課的風采,選修時學長還警告她說:「修他的課光讀筆記沒用,一定要拋空心神思考,加上一點靈感和運氣,有一點像在修禪學。」 那一天小戚在筆記本上寫著:「去他媽的歷史觀,接觸、到達、發生、現場、實踐、存在才是主角。什麼都不是的歷史觀;不可說,但要尖叫;不明不白但況味十足,激情與耍賴;用晦而明是一場默劇,要尖叫……」她回憶著劉教授的話,他那近乎歇斯底里的聲調,讓他的課即使不易聽懂,卻印象鮮明,令人回味無窮。小戚發現,或許劉想傳授的,不是用理智吸收的學問,是用情感去感知的一種力量。情感才是主角,理智是配角,是無關痛癢的皮毛。於是她在筆記本上寫著:「歷史的價值,不只要從往事中學取經驗教訓,更重要的,要用束顆心的感情去擁抱它,愛它恨它,迷感又頓悟,害怕又勇敢,在它的漩渦中驚聲尖叫,……尖叫就是漩渦,也叫後人在我的漩渦中尖叫。歷史與未來,就在彼此的尖叫聲中表演著,相知相惜。」她很驚訝自己可以寫出這樣浪漫而不合邏輯的句子,或許是被劉教授的三字經罵出來的吧?「就叫它『尖叫歷史觀』吧!」小戚很得意地把尖叫兩字用紅筆圈了起來 在回宿舍的路上,小戚笑著對樹影說:「今天劉教授說,你因為不會尖叫,所以在這路上塗鴉了千百回,也沒人會記得你,你沒有歷史,歷史是屬於會尖叫的人類,改天我得教你尖叫才行,明天見啦!」 「真的不尖叫就沒有歷史嗎?」在夜色中逐漸消失的樹影開始冥想,「因為我的發生或存在,依賴著光線和樹,我對自己的存在無法要求或拒絕,更別說尖叫了。除了小戚以外,很少人會注意到我的存在,或是認真跟我對談,更別說替我受到忽視的命運打抱不平。可是不會尖叫就沒有歷史嗎?」同樣的問題小戚也用一輩子沉思著 她一直對劉教授的尖叫歷史觀存疑,著迷,心考,她抵抗著,想為活在她心中的樹影、河流申冤,直到她結婚生子,當了台大的教授,由小戚變成戚教授了,這個心中的疑團依然沒打開。有一年聖誕節,同學邀小戚去聽F4演唱會,由於預期會有很多尖叫,小戚多年來對尖叫歷史觀存著很疑問,很想藉機親身感受一下所謂尖叫的震撼,就答應了下來。那晚的演唱會爆滿,整個足球場被擠得水洩不通,小戚鐵定是觀眾中年紀最長的一位。她很討厭人群的擁擠,尤其不能忍受男人的汗臭味,便一路掩著鼻子,一臉懊惱不稅,她想不透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歌迷甘心受罪來聽歌,在家看電視轉播不是更好嗎?她的疑問很快就有了答案,節目一開始,觀眾便給她來個震撼教育,那震耳欲聾的尖叫聲排山倒海而來,立刻把她的懷疑淹沒,她感受到一股不曾經驗過的興奮從她內心深處升起,她的心跳愈跳愈快,全身燥熱異常,她發現她開始尖叫,並且愈叫愈大聲,直到聲嘶力竭。而舞台上的音樂和表演卻不放過她,一波又一波熱情奔放的節奏像巨浪來襲,沖毀她的禮教和矜持,她發現她的靈魂被剝得一絲不掛,在空中和音樂盡情擁舞,隨意作愛。她聽不清楚歌詞,只聽到夢囈般的呢喃和嘶吼尖叫,到最後,也分不出是誰在叫,誰在唱,只知道她很快樂,整顆心空空的,她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奔放自由中 回家的路上,小戚覺得步伐好輕,盡力尖叫後的身體有一種空靈感,像小時候大哭一場後的安心平靜,是生活在理性世界太久,解開內心束縛後的放鬆感。幾萬個人一濟尖叫的力量,那音樂裡巨大野性的甦醒,讓小戚見識到尖叫的威力,還有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她終於懂了,為什麼劉教授要用尖叫來比喻一種與眾不同的歷史觀,因為只有尖叫最切合這種身心靈一貫的投入和付出,只有尖叫的力與美,可以比擬這種全心參與的強度與表演的淋漓盡致,是介於瘋狂與渾身解數的心神狀態。如果不用尖叫來對學生當頭棒喝,學生是不會輕易分辨一個影子般沉默的存在和舞台上淋漓盡致的表演之間,是如何的天壤之別。只有尖叫會引來尖叫的回應,只有習慣使用尖叫,才能駕馭感情世界的波濤洶湧。聆聽自己心中的尖叫,這是賺取眾人尖叫的訓練,尖叫不止是一種歷史觀,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最極致的實踐哲學。 「那不是戚教授嗎?」一群正在捷運站等車的同學尖叫著。小戚立刻過去打招呼:「你們來體驗尖叫的吧?」一位同學說:「尖叫了一晚,一顆心都叫空了,彷彿想把心事很用力丟遠,結果卻把台上台下的距離拉到零,真的很神奇。」這個講法好可愛,小戚心中洋溢著甜美 小戚心想,劉教授可以把「佛曰不可說」的印心哲學改成「尖叫學」,真是曠世奇才。如果「不可說」是印心的法門,那麼尖叫豈不是「拋心」的法門?前者避諱言語的參與和干擾,主張無言才可以進到更深或更高的心境,後者卻主張用嘶吼尖叫來達到心的極大化使用,一個沉默明淨,一個喧囂忘我,一個刻意不著色相,一個則像瘋子一樣叫空自己,天差地別,卻殊途同歸,妙不可言。作老師的心思,為了讓學生領悟受益,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把自己裝得瘋瘋顛顛的也無所謂,真是教思無窮,令人欽服 戚教授在書中回憶這段往事時,這樣寫著:「這一輩子從台下當學生到在台上當老師,講課也好,表演也好,劉教授對我的影響最大、最深遠,他的尖叫哲學讓我終生受益,他教我如何將心中的擁有盡情拋空,來證明我值得站在講台上說話呼吸。而讓我決定寫這本書的想法,正是一種尖叫的渴望。」
簡譯:臨時將身心投入,根本亨通有利堅正。剛浸潤而漸長,心悅而眾順,剛居中而柔呼應,大通以正道,天道也。八月有凶,不會消失太久。象徵君子教化渡人的思維無窮,用無疆的心境容忍並保護人民。初九,用感動開啟臨的投入,守正吉。九二,投入全部感情的臨,吉,無不利。六三,只用甘甜的感覺相臨,沒好處,既有憂心,沒錯。六四,身心到達的臨,沒錯。六五,用智慧相臨,大君王的當然之舉,吉。上六,厚實的臨,吉,沒錯 筆者心得: 當下的活著,存在著,就是「臨」。臨是「色」的世界最強烈的體驗,而它的心法卻要用尖叫般的強烈身心作為拋空自己,要盡情表演。可是這種活在當下的功夫,是要漸進練習的。開始的「臨」是先用感應,有感應才是到達的第一步(咸臨,貞吉)。其次的「臨」要產生感動,要有更完整的情續到達(咸臨,吉無不利) 不用全面的感情,只用甘甜的感覺,是半調子的「甘臨」。身心全面的到達,沒有保留和怯場,這是沒有大錯的「至臨」。用最好的智慧親身執政,這是最適合大君王的「知臨」。身心常常到臨,養成凡事盡心盡意、親臨親為的習慣,這厚實活在當下的生活習慣,就是不虛此生的「敦臨」。因為放空自己在廣眾之中,所以可以重重地「臨」。彷彿走在擁擠的人群中,往往可以加速沉澱自我,還原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