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改心得 |
18山風蠱-百事不順 腐敗、失敗之象 兇 蠱惑廢弛之象 腐敗固振與之道 蠱卦,山下有風,風被山阻止不流通,靜止不動,腐敗之象。蠱惑,敗家子,侵飾,發生事端之凶,治理整頓。任憑大風勁吹,我自巍然不動而靜守。良爲體凶,巽爲體謀事可成,小孩多病,損小口。脾胃欠佳,鼻敏感,嗅覺靈,背沈,足患,有被蛇、犬、牛咬傷驚嚇之險。 ╳ ╳ (歸魂卦) (山風蠱)腐敗、惑亂、侵蝕、革新、整頓。 (外卦)艮為山:止,冥頑。 (內卦)巽為風:柔順,謙柔。 (蠱卦)萬物散亂、謹始慎終。 1.「蠱」:內部敗壞。(須半年以上才能復原) 2.運滯、雜亂、多障礙、不利外求 須先革新、整頓內部 3.吉方:東北方、東南方 上卦艮為山,下卦巽為風。風具流通性,其流動可以振作氣場,適合孕育萬物, 這股風遇山而回,卻被迫停留在山麓下,無法發揮其作用,加上山又像倒立的碗,將這股氣罩住,以致空氣閉息顯得污濁,產生穢氣、發霉、潮濕,導致萬物散亂、食物腐爛,生出蛆蟲來,稱之為「山風蠱」。 「蠱」有三隻蟲在皿上,表示盤子上面的食物已開始腐敗;不通風,食物自然會 腐敗。當蛆蟲愈生愈多,已無食物可吃,同類終將自相殘殺。內部滋生腐爛,不 能向外發展,死氣沉沉。 蠱有腐壞需要整治之意,以人事而言,漸漸失去進取向上的動力。在安樂歡愉中, ,心懷喜悅地跟隨他人,最後容易沉溺安逸的生活,盛極而衰,樂極生悲,不久將發生事端。需要認真治理、加強防患,把腐壞的、舊的革除,採取果斷的措施, 徹底整頓內部的不和,才有時來運轉的機會。
蠱命卦之人 徹底改造 以人的性格來論, 這個人的外表很稱頭,又很紳士,然而內心一肚子鬼計, 專門設計陷害別人。在人際關係中, 要警惕內部的關係,會有不和的現象。很多事物看起來很體面,內部卻為醜陋不堪,將是腐敗的徵兆,諸事不如意。 以目前來說, 不論事業或家庭,氣亂且停滯不前。就算東奔西跑,行事也亦多有阻礙,未能發展。內外互不循環,意氣不能流通,內外上下又不相交,有所違背,無法成就大事,如果不加以改進放縱下去會毀掉整個人生、婚姻、事業和朋友。有志君子不可坐以待斃,應有所作為,必須徹底改掉,重新規劃,大力改革,要抱定決心,好運才會跟著來。
占感情 一波三折 有苦難,諸多不順,內有紛爭,心胸又無法敞開,問題也無法解決。會面臨 許多波折,逐漸呈現冷淡的狀況,在感情上會有種種難關要過,可能是經濟上有壓力,工作不順心,人際關係也不好,無形中會使兩個人的感情變得不穩固。如果真心相愛,要試著改變,鼓勵對方,真情會被感動,努力看看。 男占女生多情豪放,男生有點心結。她看起來關係複雜,是很懂得享受情慾的女 人。如果沒有把心結解開和溝通,會失去調和,彼此之間難達共識。 女占男生喜歡到處留惰,關係陷入複雜狀態,在一起也無法說出內心真話,光是 表面說說而已,他在想什麼妳也無從了解。
占事業 大刀闊斧嘗試改變 在經營上面有困難,企業出現危機,要立即針對弊病實行改革。對於不適應市 場發展的狀況,管理者必須進行改革,剛開始可能會遭受挫折,但只要持之以恆, 成果便會顯露出來。改革企業的規章制度要注意順應市場,強調創新;管理者要果斷,更新管理的觀念,提高領導能力, 上下要溝通。公司內部有很多問題, 不管是結構、技術、財務或人事,都要大力整頓才有嶄新的風貌。 公職不利,單位內部混亂,不要強出頭。
占求財 觀察市場,整頓人士 財運不是很旺。要注意市場的趨勢,內部人事也要整頓,否則會一直停頓,財 進不來,收支不平衡。
挑戰完美 山風蠱:挑戰完美,完美挑戰,容忍也是一種到達 「山」卦是終止,「風」卦是吃入、混合。把毒蟲混入一甕,令其互咬,一直到終止,剩下的一隻活蟲就叫蠱。所以從「風」開始,至「山」結束,就是「蠱」卦。這和打擂台的情形很像,一直對打到最後沒輸的叫盟主。盟主是經過不斷的挑戰才產生的,「蠱」是經過不斷混合而完成。可是故事還沒完,蠱又會進入一個新的甕和其它的蠱混合,盟主又將上新的擂台戰鬥,這正是「蠱」卦「終則有始」的意涵,也代表人生不斷傳承與挑戰。蠱本身又有迷惑的意思,一個混亂的結束,又是一個迷惑的開始,存在著幽微的關係。「風」也是容忍,「山」是到達,所以「蠱」也是用容忍來完成到達,象徵用兼容並畜的開始,不斷刪去缺點,最後達到完美的境弱。混亂的開始,經過汰弱存強,正是完美結局的保證。只有經過叢林最殘忍的混戰,才能確立萬獸之王不可挑戰的地位。「蠱」卦和「隨」卦相綜又相錯,「隨」卦講「跟隨模仿」,有傳承的味道,「蠱」卦則講「挑戰完美」。父子之間,往往存在既傳承又挑戰的情結,其實挑戰也是一種傳承,因為都是為了讓人生更完美 每次霍平帶著女兒麗晶去祭祖墳時,他都會把當年高祖霍元甲的事蹟又重新講了一次,說他設下生死擂台,力戰各國高手,連戰皆捷,替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爭取了最珍貴的民族自信心,最後日本人買通漢奸,暗中下毒害死了元甲。一個在擂台上的王者,武學上的一代宗師,攻無不克,所向披靡,大義凜然,氣吞山河,最後還是輸給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漢奸小人,輸給帝國的豺狼野心,輸給人性的貪婪、俗鄙 看見父親捏著拳頭憤憤不平地說著,話裡的恨意尖銳地像釘子一樣,一根根釘入麗晶的小腦袋,在她童年的記憶中,是一種很熟悉的疼痛。她想像著先祖在擂台上生死格鬥,把火燒圓明園的怒火,藉霍家的拳腳啟印在敵人的身上,在四億人的歡呼聲中洗刷了民族的恥辱,又在歡呼中嘔血身亡,她的心碎了,不過命卻變硬了 六十年了,在麗晶隨父親離鄉背井逃到台灣的日子裡,她的人生宛如一個巨大的擂台,一場接一場的戰鬥,令她應接不暇,疲憊不堪。幽靈般的敵人從四面八方竄出,招招狠毒,泯滅人性,她生存的條件就是要不斷地戰勝ー戰亂,在她登上逃難的末班輪船時飲彈自盡了;貧窮,先是傷在她擺地攤的街角,最後死在她南京東路上的自建公寓;病痛,在一次的乳癌切除手術後已被浸在台大病理科的福馬林桶中;衰老,那無聲無息的出招令人防不勝防,她只能用面膜和染髮劑輕輕遮擋;背叛,丈夫的外遇曾讓她瀕臨崩潰邊緣,如今已被埋葬在離婚前的亂墳中;無知,幫好友作保後用一間公寓的代價叫她切腹自殺了;親情,真要命的纏鬥,雙方夾著愛恨交加對幹了一甲子,依然不分勝負;叛逆的兒子已改邪歸正,妹妹的捐作非為依然刀刀見血,父親的風中殘燭仍伺機反撲;最後,是自甘墮落與寂寞,暴飲暴食的攻擊一度讓她節節敗退,她用大量的閱讀與不停地工作困獸猶鬥 記得離婚那年,她的朋友帶她到一家算命館卜卦,她卜到「蠱」卦,術士說:「這是感情受到誘惑的卦,先生的心受到外力的控制,婚姻難逃惡運。」一個莫名其妙的卦,一個術士的昏庸審判,就判了她的婚姻死型,隨它吧,簽字時她還不在意,一回家她就決堤了。在滂沱的淚水中她思考著這遺傳自霍家的宿命ー總是在生命博鬥的過程中過到凌遲般的背叛 「幫我查一下蠱是什麼意思。」被一個卦打敗的她叫兒子幫忙。兒子在鍵盤上膏了一陣子,說:「妳自己看。」只見電腦燭幕上的維基百科寫著:「蠱,將多種毒蟲放入一個甕中,令其互相咬食,最後僅存者稱蠱,古代巫術用於控制人心,……」 「我要查的是蠱卦,天下最毒的一個卦。」麗晶嘶吼著。兒子繼續膏了半小時,說:「找不到。」找不到也好,一個女人的一生,一萬本百科全書也記不完 沒有百科全書的說明她也心知肚明這個卦在說什麼,自有記憶以來,這個卦已無數次釘入她的腦子裡、靈魂裡,先是用先祖的故事,再用她自己的故事,釘了又釘,鑽了又鑽,密密麻麻的,她已痛到只能忘記。說穿了,不過是教她要在人生的擂台上不停地戰鬥,直到敵人死光為止。或是……自己死光為止。 「死光了才好,只要我還活著就可以。」麗晶握緊拳頭,擺出搥向天邊的姿勢,這曾經打敗過無數列強橫暴的霍家神拳,竟在空氣中發出隱隱雷鳴,上面還沾滿女人最軟弱的淚珠,映著天光,燦爛一如無堅不摧的鑽石,令最黑暗的命運也奪魂喪膽 有一天,兒興高采烈地跑來,說:「媽,妳說對了,蠱是戰鬥,不是誘惑,我問過中文系的教授,他說蠱卦就是叢林法則,也是混亂法則。不斷的決鬥可以產生最後的王者,這個叫叢林法則;從最混亂的狀態開始,過程中不斷刪去較差的答案,最可能得到最佳的答案,也就是說結局的完美度,依賴開局的混亂度,這個就叫混亂法則。」 麗晶笑著說:「我懂了,聖人的節操高低,就看他能抵抗的誘惑強弱,戲劇的感動力強弱,要看它能處理的矛盾與衝突的大小,能降大任的,要先能苦其筋骨的,最大的喜悅,來自最深的痛苦,最大的財富,來自最細微的需求,最崇高的山,接納最廣大的塵土,……」麗晶整整講了三天三夜,兒子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才是天下最聰明的女人 麗晶最心痛的事終於發生了 父親的呼吸愈來愈弱,身體像一尊大理石雕一樣冰冷,麗晶在病床邊凝視著他,思考著一生不停與命運博鬥的他,來到今天這個平凡的終點,是一場勝利還是失敗?她已經依照醫師的建議,簽署了DNR (Do Not Resuscitate),也就是要讓父親自然斷氣,不要任何急救措施。父親不需要急救,因為他完好如初,他只是累了。這一生,他吸了多少空氣,就吐還多少空氣,他始於一粒塵土,終將歸於塵土 她在耳邊輕輕呼喚:「爸,我是麗晶,看到光就跟著走,不要回頭,我們都好,不用擔心,……」她看到父親的嘴角揚起,彷彿要說話,她卻聽不到任何聲音,空氣都凝住了,只有悲傷滿地傾瀉。她感覺父親的手輕輕握了她一下,然後就鬆開,鬆開她的童年,鬆開第一次他的手,要她自己走出人生的第一步那樣,只是這次鬆開的不只是她的一隻手,而是她的一整個世界。「爸!……」她淹沒在自己淒厲的呼喊聲,巨大的哀痛之海瞬間吞噬了她的一切 在父親的告別式上,麗晶如此唸著悼詞:「……死亡,並不是認輸,是比賽暫停,要換人上場。父親的戰鬥從未停歇,他只是充滿自信地離開,他說由我們繼續接棒,他很放心。他說,只有廣大而深遠的戰鬥,一代接一代的戰鬥,才有不朽的生命。霍家的戰鬥,從一百年前全中華民族就在看,而我們的兒女們的戰鬥,以後全世界都會看。」 簡譯:蠱是迷惑與奮鬥。剛居上柔居下,容忍相爭而休止,蠱,根本亨通,天下止蠱而治。涉大川有利,有前進辦事的必要。從辛開始,到丁為止,等待的挑戰真多,總是一場接一場來。象徵君子振作人民教育美德。初六,挑戰父親的蠱,這是有兒子繼承的幸福,沒錯。非常辛苦但最後吉祥。九二,挑戰母親的蠱,不可堅持。九三,挑戰父親的蠱,有小悔恨,無大會。六四,容忍忽略父親的蠱,前進看見窮吝。六五,挑戰父親的蠱,使用讚美,繼承的是美德。上九,不到朝中作事,把手邊的事當作最重要的事
筆者心得: 當蠱之時,充滿挑戰與迷惑,父子之間,正是傳承與挑戰的尖銳道場。父親往往是一個兒女跟隨模倣的對象,可是往往也是一個兒女挑戰的巨人。把傳承與挑戰混在一起,就是繼承了父親的挑戰與奮鬥,繼承了父親的蠱,也挑戰父親的蠱。作人子的,往往想超越父親,作了總總的挑戰,結果繞了一大圈,也陷進了父親的蠱,回到當初父親的原點。在蠱的境界,繼承與挑戰竟不可分,終止與開始也循環不停。人生是一個擂台,新人挑戰舊人,新人也繼承舊人
戚教授的尖叫哲學 地澤臨:人生是一場表演,不要忘記用尖叫拋空彼此,證明我們一起精彩活過 「地」卦是芸芸大眾,是臣服,「澤」卦是說法,是割捨。聽眾臣服於我的說法,我把智慧割捨,得到聽眾的臣服,就是「臨」卦,有在群眾中演講,拋空自己來到群眾之中的意思。「臨」有到臨,親身接觸,投身其中的意思。「臨」卦很像一個放大的「雷」卦,因為兩個陽爻在四個陰爻之下,所以「臨」卦會有「雷」的色彩,產生震動,驚世駭俗,基於這點,我把「臨」卦解成「拋空自己的尖叫」,比喻為很深刻地進入生命的當下,不留空白。小孩子常常尖叫,年紀大了就漸少了。小孩子的身心不會離他的四周太遠,大人則常常神遊太虛,心不在焉。「臨」的功夫,小孩贏大人。人生需要適時尖叫,來證明自己精彩活過。我們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應盡情表演,用表演或尖叫來拋空自己,用割捨來得到臣服,這是人生最無悔的到達 戚教授在她八十歲的時候,寫了一本書,叫「記憶之河」,敘述她從東北松花江邊的童年到台灣淡水河畔的晚年,從亂世的動盪不安,到治世的歌舞年華,包含人生舞台上的放情表演,還有台下的喝采尖叫。她的生命中始終有一條河,在她身邊滾滾奔流,在她心裡涓涓低吟,這本書就是把她的一生重新從這些河中淘起,像從浴缸抓起一個嬉水太久的小孩那樣。對這即將離別的一生,她用靈魂寫下她的故事,好證明她曾精彩地活過,每一個句子都依依不捨的謝幕,也是對自己淋漓盡致的裸露。「把一生的故事還給人間,下輩子好樣的絕不抄襲,如此或許可以替自己預約一個嶄新的來世哩!」這是她在結稿前的一片心念 六十年前大家都叫她小戚,就讀於台大歷史系,這是她長期逃難生活後一個最甜美的改變,爾後一切似乎和她的過去無關,除了心中的那條日夜嗚咽的河,偶爾還會捎來童年的回憶。彷如隔世的甜美是小戚走在椰林大道上感覺,看著夕陽把大王椰子樹的影子拖得長長的,用每秒幾厘米的速度往東邊移動,小戚會故意把腳步放慢,慢到青春會抗議的速度,然後像在水中彆氣太久那樣盧吸一口氣。重新怖復正常的腳步,小戚和樹影間的遊戲還不止於此,小戚回宿舍的方向正是向東,當她走回宿舍時,這樹影會默默數著小戚的步子,用一種不被覺察的耐心等待又追趕,當小戚的影子撞上它的影子,它會發出一聲聽不到的嘆息,讚美這瞬間的重迎又分開,彷彿情人最倉促的吻別,甜蜜中帶著愁悵,愁悵中帶著期待。樹影相信自己在這步道上的表演渾然天成,值得最熱烈的掌聲,可惜沒人看到,更沒人會理解,這是它在陽光下佇立一整天的唯一回報。為何小戚會愛上與樹影間的遊戲,她自己也不太懂。「是因為它不曾埋怨,也不會讚美,沉默認命,又彷彿聽得懂她所有的心事嗎?」在小戚的甜美感情中,她是因為愛上這樹影而愛上了這兩排的椰樹,因為愛上這椰樹而愛上了這晚風與夕陽,因為愛上這夕陽而愛上這城市,她感情中與眾不同的因果關係,隱藏著女人心中最大的祕密ー對最沉默無助的對象總是毫不吝嗇給予最原始的愛憐,其他都是附帶的 小戚以為,沉默是對人世喧鬧的一種抗議,沉默是一種高貴的活著,可是在她大二那一年,在劉教授的課堂上她被洗腦了。她記得劉教授說:「……今天我講的不是先秦的歷史,也不是列祖列宗的時代思想,也不是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在尋根認祖,不是在往事的廢墟中考古挖寶,不是因為思古幽情在發騷,不是因為活得太俗鄙故意借古謹今,不是這個不是那個,而是……嘿嘿……是佛曰:『不可說。』……」說到這裡,劉教授用右手食指指向天,左手食指指向地,學起釋迦牟尼佛唯我獨尊的姿式,眼神閃爍宛如一個頑童,微笑莫測高深可比蒙娜麗莎。他欣賞著同學們目瞪口呆的表情,繼續說:「不可說,因為說也沒用,歷史隱藏真相甚於說明,愈說愈糊塗,不可說但可以尖叫,沒錯,是尖叫,像一場座無虛席的演唱會,幾萬個人一起尖叫,證明了台上台下彼此的存在,我今天想講的就是這種用尖叫來認識彼此,證明彼此的歷史曲。歷史是一場表演,充滿尖叫的表演,你們不要被誘惑,企圖用一種冷靜的說法來界定歷史,也不要心虛沉默,像看默劇一樣接受用晦而明的歷史觀,讀歷史不要只讀一堆死氣沉沉的因果推理,要讀出各種激情與耍賴,要讀得不明不白,但是況味十足,讀得啞口無言,但是尖叫連連。……所以去他媽的歷史觀,觀什麼觀,要觀就請尖叫,不用力尖叫,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迴響?觀念不是歷史,想法不是歷史,只有尖叫的發生和存在,實踐和到達,現場和接觸,才是歷史的主角,才能刻出永恆,其他的都滾到一邊去,滾到神話與天方夜譚的垃圾筒裡去。……」 記得當劉教授講出三字經時,她嚇得花容失色,腦中一片空白,雖然愈聽愈糊塗,卻津津有味。主要是劉教授的說話有一種感染力,很像搖滾音樂,既不優雅,又不協調,但是讓人血脈賁張,心神震盪。小戚來修課快一學期了,本來只想試聽一下,沒想到一聽之下就迷上了他上課的風采,選修時學長還警告她說:「修他的課光讀筆記沒用,一定要拋空心神思考,加上一點靈感和運氣,有一點像在修禪學。」 那一天小戚在筆記本上寫著:「去他媽的歷史觀,接觸、到達、發生、現場、實踐、存在才是主角。什麼都不是的歷史觀;不可說,但要尖叫;不明不白但況味十足,激情與耍賴;用晦而明是一場默劇,要尖叫……」她回憶著劉教授的話,他那近乎歇斯底里的聲調,讓他的課即使不易聽懂,卻印象鮮明,令人回味無窮。小戚發現,或許劉想傳授的,不是用理智吸收的學問,是用情感去感知的一種力量。情感才是主角,理智是配角,是無關痛癢的皮毛。於是她在筆記本上寫著:「歷史的價值,不只要從往事中學取經驗教訓,更重要的,要用束顆心的感情去擁抱它,愛它恨它,迷感又頓悟,害怕又勇敢,在它的漩渦中驚聲尖叫,……尖叫就是漩渦,也叫後人在我的漩渦中尖叫。歷史與未來,就在彼此的尖叫聲中表演著,相知相惜。」她很驚訝自己可以寫出這樣浪漫而不合邏輯的句子,或許是被劉教授的三字經罵出來的吧?「就叫它『尖叫歷史觀』吧!」小戚很得意地把尖叫兩字用紅筆圈了起來 在回宿舍的路上,小戚笑著對樹影說:「今天劉教授說,你因為不會尖叫,所以在這路上塗鴉了千百回,也沒人會記得你,你沒有歷史,歷史是屬於會尖叫的人類,改天我得教你尖叫才行,明天見啦!」 「真的不尖叫就沒有歷史嗎?」在夜色中逐漸消失的樹影開始冥想,「因為我的發生或存在,依賴著光線和樹,我對自己的存在無法要求或拒絕,更別說尖叫了。除了小戚以外,很少人會注意到我的存在,或是認真跟我對談,更別說替我受到忽視的命運打抱不平。可是不會尖叫就沒有歷史嗎?」同樣的問題小戚也用一輩子沉思著 她一直對劉教授的尖叫歷史觀存疑,著迷,心考,她抵抗著,想為活在她心中的樹影、河流申冤,直到她結婚生子,當了台大的教授,由小戚變成戚教授了,這個心中的疑團依然沒打開。有一年聖誕節,同學邀小戚去聽F4演唱會,由於預期會有很多尖叫,小戚多年來對尖叫歷史觀存著很疑問,很想藉機親身感受一下所謂尖叫的震撼,就答應了下來。那晚的演唱會爆滿,整個足球場被擠得水洩不通,小戚鐵定是觀眾中年紀最長的一位。她很討厭人群的擁擠,尤其不能忍受男人的汗臭味,便一路掩著鼻子,一臉懊惱不稅,她想不透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歌迷甘心受罪來聽歌,在家看電視轉播不是更好嗎?她的疑問很快就有了答案,節目一開始,觀眾便給她來個震撼教育,那震耳欲聾的尖叫聲排山倒海而來,立刻把她的懷疑淹沒,她感受到一股不曾經驗過的興奮從她內心深處升起,她的心跳愈跳愈快,全身燥熱異常,她發現她開始尖叫,並且愈叫愈大聲,直到聲嘶力竭。而舞台上的音樂和表演卻不放過她,一波又一波熱情奔放的節奏像巨浪來襲,沖毀她的禮教和矜持,她發現她的靈魂被剝得一絲不掛,在空中和音樂盡情擁舞,隨意作愛。她聽不清楚歌詞,只聽到夢囈般的呢喃和嘶吼尖叫,到最後,也分不出是誰在叫,誰在唱,只知道她很快樂,整顆心空空的,她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奔放自由中 回家的路上,小戚覺得步伐好輕,盡力尖叫後的身體有一種空靈感,像小時候大哭一場後的安心平靜,是生活在理性世界太久,解開內心束縛後的放鬆感。幾萬個人一濟尖叫的力量,那音樂裡巨大野性的甦醒,讓小戚見識到尖叫的威力,還有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她終於懂了,為什麼劉教授要用尖叫來比喻一種與眾不同的歷史觀,因為只有尖叫最切合這種身心靈一貫的投入和付出,只有尖叫的力與美,可以比擬這種全心參與的強度與表演的淋漓盡致,是介於瘋狂與渾身解數的心神狀態。如果不用尖叫來對學生當頭棒喝,學生是不會輕易分辨一個影子般沉默的存在和舞台上淋漓盡致的表演之間,是如何的天壤之別。只有尖叫會引來尖叫的回應,只有習慣使用尖叫,才能駕馭感情世界的波濤洶湧。聆聽自己心中的尖叫,這是賺取眾人尖叫的訓練,尖叫不止是一種歷史觀,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最極致的實踐哲學。 「那不是戚教授嗎?」一群正在捷運站等車的同學尖叫著。小戚立刻過去打招呼:「你們來體驗尖叫的吧?」一位同學說:「尖叫了一晚,一顆心都叫空了,彷彿想把心事很用力丟遠,結果卻把台上台下的距離拉到零,真的很神奇。」這個講法好可愛,小戚心中洋溢著甜美 小戚心想,劉教授可以把「佛曰不可說」的印心哲學改成「尖叫學」,真是曠世奇才。如果「不可說」是印心的法門,那麼尖叫豈不是「拋心」的法門?前者避諱言語的參與和干擾,主張無言才可以進到更深或更高的心境,後者卻主張用嘶吼尖叫來達到心的極大化使用,一個沉默明淨,一個喧囂忘我,一個刻意不著色相,一個則像瘋子一樣叫空自己,天差地別,卻殊途同歸,妙不可言。作老師的心思,為了讓學生領悟受益,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把自己裝得瘋瘋顛顛的也無所謂,真是教思無窮,令人欽服 戚教授在書中回憶這段往事時,這樣寫著:「這一輩子從台下當學生到在台上當老師,講課也好,表演也好,劉教授對我的影響最大、最深遠,他的尖叫哲學讓我終生受益,他教我如何將心中的擁有盡情拋空,來證明我值得站在講台上說話呼吸。而讓我決定寫這本書的想法,正是一種尖叫的渴望。」
簡譯:臨時將身心投入,根本亨通有利堅正。剛浸潤而漸長,心悅而眾順,剛居中而柔呼應,大通以正道,天道也。八月有凶,不會消失太久。象徵君子教化渡人的思維無窮,用無疆的心境容忍並保護人民。初九,用感動開啟臨的投入,守正吉。九二,投入全部感情的臨,吉,無不利。六三,只用甘甜的感覺相臨,沒好處,既有憂心,沒錯。六四,身心到達的臨,沒錯。六五,用智慧相臨,大君王的當然之舉,吉。上六,厚實的臨,吉,沒錯 筆者心得: 當下的活著,存在著,就是「臨」。臨是「色」的世界最強烈的體驗,而它的心法卻要用尖叫般的強烈身心作為拋空自己,要盡情表演。可是這種活在當下的功夫,是要漸進練習的。開始的「臨」是先用感應,有感應才是到達的第一步(咸臨,貞吉)。其次的「臨」要產生感動,要有更完整的情續到達(咸臨,吉無不利) 不用全面的感情,只用甘甜的感覺,是半調子的「甘臨」。身心全面的到達,沒有保留和怯場,這是沒有大錯的「至臨」。用最好的智慧親身執政,這是最適合大君王的「知臨」。身心常常到臨,養成凡事盡心盡意、親臨親為的習慣,這厚實活在當下的生活習慣,就是不虛此生的「敦臨」。因為放空自己在廣眾之中,所以可以重重地「臨」。彷彿走在擁擠的人群中,往往可以加速沉澱自我,還原自我
|